搜索中心:
首页 新闻中心 |  五位一体建设 |  党的建设 |  重点工作 |  地委文件 |  干部人事 |  民族团结 |  援藏专栏 |  人民团体工作| 视频中心| 各县动态 |  区内动态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--党的建设--基层党建
活在百姓心中的阿里“红柳”——追记改则县纪委原副书记、监察局局长其梅
来源:西藏日报  更新时间:2015-01-28  作者:  【打印本页】【关闭本页】

2012年3月7日,阿里地区改则县大雪纷飞,气温骤降。

    一阵阵电话铃声在县城干部职工间急促响起。“不会吧,不可能。你骗我。”生性内向的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尼玛次仁第一次对着话筒大喊大叫;“啊,是吗? 我……”县监察局副局长周文勇语无伦次,大脑一片空白;“你才49岁,你走得太早了、太急了,我还没来得及感谢你……”麻米乡牧民尼玛石加泪雨滂沱,无法 自制……

    雪花在凛冽的寒风中狂飞乱舞。阿里地区改则县纪委原副书记、监察局局长其梅,在这一天的清晨,随着纷纷扬扬的雪花飘然离世。

    其梅是阿里地区日土县人,1986年,他从日喀则地区师校毕业后分配到改则县完小教书,从此,他在改则扎下了根。26年间,他的工作不断调整,当过教师、乡干部,也从事过组织人事、纪检监察等工作。难能可贵的是,无论干哪一行,他都被人们竖起大拇指夸赞。

    有人说,其梅是个平凡人,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,但其梅绝不平庸,他把根深深地埋在群众中,用深沉的大爱、博大的胸怀,用自己短暂的一生生动地诠释和践行着“老西藏精神”,树立了共产党员的高大形象。

    在教师的岗位上,他像一支蜡烛,燃烧着自己,把光明和智慧奉献给学生。他是学生眼中尊敬的师长,他的身教总是多于言传,他把爱的种子撒播在一个个小小的心灵中,让每一个孩子的童年都有着温暖的记忆。他教过的学生说:他是我们永远的老师

    其梅从日喀则地区师校毕业后,就被分配到改则县完小教书。年轻的其梅身体素质特棒,曾创造了日喀则地区师校100米短跑的纪录,对工作也是一腔热情,雄心勃勃。


 
           图为其梅(左四)生前看望西藏民院驻察布乡驻村工作队队员(资料图片)


    他的教学方式在当时显得与众不同,他的身教胜过言传,让学生记忆犹新。

    改则县完小优秀的年轻教师罗次仁是其梅教过的学生之一,他最难忘的就是其梅老师的教学方法。罗次仁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,其梅刚好从山西师大附中进修回来。 每次他来上课,都要带些自己的照片,有的是在天安门广场照的、有的是在长城上照的、还有在天坛上照的。他指着照片给学生们讲北京,讲天坛的回音壁,鼓励孩 子们好好学习,将来也到这些地方走走看看。这个看起来似乎没有新意的教学方法,却激起了同学们一定要到内地学习的渴求。罗次仁本来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 生,经老师这么一引导,更加刻苦学习,成绩上升很快,从五年级直接考入了内地西藏班。如今,自己成长为一名老师的罗次仁,沿用了其梅老师的教学方法,把他 在内地求学的照片带到课堂,激励更多的学生。

    现任改则县完小副校长的桑木觉,来自偏远牧区,1992年他在改则完小读书时,是班里最小的一个住校生。那一年的冬天特别冷,碰巧桑木觉宿舍的烟囱坏了不 能生火,他只能裹着所有的衣服,在墙角瑟瑟发抖。这时,其梅刚好散步经过宿舍门口,问道:“你们宿舍怎么不生火呢?”桑木觉怯怯地回答:“我们的烟囱坏了 没法生火。”“这样会冻出毛病的。”其梅话没说完,就开始修补烟囱,忙了一会儿仍没修好,又看了一眼瑟瑟发抖的桑木觉,赶紧跑回家,从家里拿来一截烟囱安 上,并亲自点燃了炉火,不一会儿,宿舍变得温暖如春。

    在其梅所有学生中,现任改则县中学校长的才俄和其梅相处的时间最长,得到的帮助也最多。1989年秋天,才俄考上山西师大附中西藏班。才俄来自偏远的牧 区,汉语底子差,教课的又都是汉族老师,所以上课时他根本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,心里着急,只能暗自掉眼泪。在才俄最艰难的时候,其梅也被派到山西附中进 修。此后,其梅每天晚上都把才俄带到自己的宿舍,把课上老师讲过的东西又用藏语给他讲一遍,才俄的学习成绩这才慢慢有了提高。每逢节假日,其梅还常常带他 出去改善生活,给他买买衣服,让才俄在异乡感受到亲人般温暖。

    才俄的家乡在偏远的牧区,交通不便,在内地上学的他很难收到家里的讯息。其梅说:“以后你把信寄到我家里,有牧民到县城卖畜产品时,我给你的父母带过 去。”从那以后,其梅就成了才俄与家人联系的唯一方式。每当有才俄家乡的牧民到城里办事,其梅总不忘打听一下他家里的情况,然后写信告诉他。

   “他是一个乐于奉献的人,我报师范也是受他影响,我一直想做他那样的老师,用自己的行为教育学生。”1993年从湖南岳阳师校毕业后,才俄先后在改则县麻 米乡小学、先遣乡小学、改则县完小当过老师,今年又被提拔为改则县中学校长。在追思其梅事迹时,这位高大的男人失声痛哭,他说:“我的成长离不开其梅的帮 助,他是我永远的老师。”

    托达也是其梅的学生之一,说起其梅老师的好,他的话就止不住了。托达是改则县麻米乡人,去年,他的阿妈病重,当时刚好有辆拖拉机到县城,托达就带着阿妈坐 着拖拉机往县城赶。哪想车子太颠,把原本就病重的阿妈颠得满头大汗,托达急得不知该怎么办,当他们来到古昌村村委会时,托达一眼就看到其梅常开的那辆破旧 的车子停在门口,心里升起了一线希望。当得知托达要把阿妈送到县里治病时,其梅二话没说,抛下自己两个未成年的孩子,立即把托达的母亲扶上车,亲自送往县 城医院。

    在学生们眼里,其梅永远穿着一件灰色的、肩头已经泛白的旧衣服,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学生们心中的偶像。在他的影响下,有很多学生都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。在 改则县,就有尼玛加措、罗次仁、桑木觉、才俄、托达、尼玛普布等,他教过的学生,如今又接过他手中的接力棒,活跃在改则的教育战线。

    阿里地区改则县高寒缺氧,连县城所在地也是一年四季风沙不断,更别说海拔更高的乡村了。然而,其梅却凭着特别能吃苦的精神,在基层工作了多年,赢得了牧民 的尊重。在牧民群众心中,他是最亲的亲人,无论什么样的难事,牧民们都愿意找其梅说说。而他,也总是认真地倾听,不厌其烦地解释,真心实意地帮助解决。牧 民说,其梅就是阿里的“红柳”,植根于我们的心中,我们信赖这样的好干部。

    在海拔4500米的改则县麻米乡那木起村,村民尼玛石加在他为其梅树立的经杆前,双手合十、满眼泪水。

    尼玛石加和其梅非亲非故,可他却逢人便说,其梅是他这一生最亲的亲人。

    尼玛石加第一次遇见其梅是在一次暴风雪中。那时,转场的牧民突遇暴风雪,被困在荒野上。刚任麻米乡党委书记的其梅得知这个消息,心急如焚,立即带着乡干部 到处寻找失踪牧民。暴雪肆虐,车子行进十分困难,其梅便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,在茫茫雪原上徒步寻找。当其梅和尼玛石加一家相遇时,这家人正缩成一团冻得 瑟瑟发抖,特别是他最小的女儿,眼看着就要冻死了。看到这样的情景,其梅二话不说脱下自己的外套、毛衣,用带着他体温的毛衣包住了小女孩,又把自己的外套 披到她的身上,孩子的呼吸这才慢慢平和。这一刻,尼玛石加深深地记住了其梅。

    作为麻米乡党委书记,其梅在全面调查了解麻米乡牧民的生活时发现,该乡还有不少人生活十分贫困,于是,他要求乡干部每人定点联系1户生活困难群众,他自己 的联系对象就定为远近闻名的贫困户尼玛石加一家。当时,尼玛石加一家7口人挤在一顶破旧的帐篷内,全部的财产就是36只羊,连转场驮物的大牲畜都没有一 头。

    第一次到尼玛石加家里,其梅把帐蓬的里里外外全部看了一遍,轻声地问道:“大冬天,住在这里冷不冷?”尼玛石加的妻子鲁木措说:“我们还能忍,就是孩子 们……”话还没有说完,她的眼泪就止不住掉了下来。其梅说:“我看你们夫妻年纪也不大,一定要学会吃苦。这样吧,你们自己打土坯,我帮你们买木料请工人, 我们共同把房子建起来,好吗?”尼玛石加和妻子连连点头,不知该怎么感谢。

    此后,其梅多次专程赶来看房子筹建情况,有时是检查土坯打制情况,有时是雇车运送盖房木料,有时是组织牧民帮助盖房。来来回回,就连从车上卸木料,他都要 亲自上阵,每次无论多晚,他都要把事情办得妥妥当当才回去。房子封顶那天,就是给帮助盖房的牧民结清劳务费的日子,其梅一大早就赶过来,认认真真地“验 收”房子,把工钱一一发放到牧民手中。尼玛石加的孩子们在新房里欢呼跳跃,高兴地喊道:“我们也有房子住了。”

    等尼玛石加一家人从幸福中回过神来时,其梅已经走远了。没过几天,其梅又来了,这次他是雇了辆大车来的,车上有柜子、炉子、锅具、汽灯。其梅指挥着尼玛石 加一家摆放,不一会儿,一个温馨的小屋布置出来了。看着鲁木措在新房里升炉子做饭,他高兴地说,这才有个过日子的样子。而这时,激动的尼玛石加哽咽着说不 出一句话,只是紧紧地握着其梅的手,满眼的感激。

   “你们还年轻,不能光靠国家,要学会自力更生。”在尼玛石加的新家里,其梅和尼玛石加夫妇谈了很久,其梅说:“我的妻子也没有工作,要说生活上没有困难那是骗人的,但我最自豪的是从来没有向组织伸过手。你们能做到吗?”

   “我们也想靠自己的双手改善生活,可是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?”朴实的尼玛石加道出了心里话。

   “只要你们肯吃苦,我一定会帮你们。”

    其梅说到做到,没过多久,他就通过自己的个人关系,在麻米乡附近的硼砂厂给尼玛石加找了一份工作。尼玛石加这一生还从来没有干过放牧以外的任何事,他对这 份工作很珍惜,干得十分卖力,第一年就挣到了1万4千元钱。可是,由于对生活缺乏规划,这笔钱很快就被他们花掉了。其梅得知后想,这样没规划地过日子,永 远过不上好日子。等到第二年结算工钱时,其梅帮着他们规划这笔钱的用法,留出一部分购买了大小牲畜。几年下来,尼玛石加家的大小牲畜达到350余头,每年 都有畜产品可卖,日子过得越来越好。

    尼玛石加打工的硼砂厂离那木起村较远,他想买一辆摩托车代步,可一时又凑不到那么多钱,其梅得知后,为他付了一半的钱。又有一次,其梅到那木起村调研,正 好碰上牧民转场,看到尼玛石加靠牲畜驮东西很不方便,心里很不好受。回去后,他拿出一家人省吃俭用省下的7500元钱,给尼玛石加一家添了个二手手扶拖拉 机。当拖拉机开到家门口时,尼玛石加又一次掉下了眼泪。

    今年3月,得知其梅去世的消息后,尼玛石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回到家里,一家大小都哭了。特别是得知其梅书记家境很困难,他去世后,全县干部职工为他捐钱的消息,尼玛石加更是心如刀割。他说,“其梅书记的家庭那么困难,还要帮我,让我怎么报答。”

    其梅去世后,悲伤的尼玛石加和妻子按照当地牧民为亲人办后事的习俗,为其梅树了一个经杆,挂上经幡每天都祈祷他一路走好。今年萨嘎达瓦宗教活动期间,尼玛石加的妻子去转神山,她特地把其梅的照片带在身上,放在神山脚下的一处白塔内。她用这种方式表示感谢和祈祷。

    认识其梅的人都知道,他对牧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,他是把群众捧在心尖上,知冷知热,舍心、舍命把牧民当亲人的人,群众的每一点难处、苦处,都是他心中的 痛,只要是牧民的事,他一刻都放不下。牲畜是牧民的命根子,遇到牧民走失牲畜的情况,他总是第一时间和牧民站在一起。有人说,作为乡里的一把手,不一定什 么事都要亲力亲为。但其梅不认同这个观点,他做事就是要亲力亲为,也正因为如此,他深受牧民爱戴。

    2010年夏季的一天,已调到县纪委工作的其梅到麻米乡茶措村调研。晚上返乡时,正赶上暴雨如注,车临尼玛夏米拉山。透过车窗,其梅看见有牧民冒着大雨往 山上走,凭着多年在牧区工作经验,其梅知道一定是牧民走失了牲畜。他让司机把车子停下来,自己打开车门冲进瓢泼大雨中。原来,茶措村牧民扎久的300只羊 在雨中走失了,看着扎久欲哭无泪的表情,其梅感同身受,叫上同车的人,和牧民一同上山寻找了近一个小时,却毫无结果。其梅想让更多的人来帮忙,可是山上没 有手机信号,他只好沿着山路冒雨赶到乡里组织人员寻找。时任麻米乡党委书记的除多看到其梅时,他已是一身泥水,满脸疲惫。得到消息后,乡里立即组织10个 人到尼玛夏米拉山上寻找,还及时把牧民牲畜的死亡、走失情况上报到各有关部门,保险公司及时作了理赔,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牧民的利益。

    其梅任先遣乡乡长期间,有一年,该乡发生雪灾,导致海拔5300米处的巴热村曲库玛组的次热、巴啦两户牧民家的近100只牲畜走失。当时正值3月份,寒风 刺骨,乡政府的车子又刚好不在。听到消息,其梅二话不说,雇了一辆当地百姓的小货车,驱车几十公里连夜赶往曲库玛组,并顾不上休息,立即和牧民一同上山寻 找牲畜。等牧民找到牛羊,沉浸在喜悦中时,其梅和同事们默默地离开了。

    其梅的好脾气在牧民群众中有口皆碑,什么样的琐事都烦不到其梅。

    2005年,麻米乡热扎村的两个组之间发生草场纠纷,涉及12户家庭。热扎村距麻米乡80公里,海拔4500米,当时正值冬季,气温达到零下25度左右。 接到村里发生草场纠纷的报告后,其梅说,草场纠纷的事一刻都耽误不得,搞不好就会发生械斗。说着立刻驱车前往。实地查看时,牧民们每个人都有话要对其梅 说。有人说,人太多话太杂,派个代表说。其梅说,这样不行,让大家一个一个地说出想法,才能分析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。大家七嘴八舌,说来说去,原来是划分 草场时,群众没有理解清楚当时的划分原则,其梅便一个一个地耐心解释,等所有人都被说通时,时间已到了凌晨3点,小睡几个小时后,其梅带着村组长按照头天 晚上确定的方案,实地打桩,消除了纠纷隐患。

 


    说到赌博,那是其 梅最深恶痛绝的。改则县部分乡镇由于海拔高、条件艰苦,交通又不方便,干部职工业余生活单调,通常喜欢玩点麻将之类的,其梅对此十分反感。无论他在哪个乡 工作,对干部职工提出的第一条要求,就是不允许赌博。即使他后来到县里工作,也忘不了这项要求,特别是到县纪委工作后,更加严格要求做好禁止干部职工赌博 这项工作。2006年至2008年间,其梅工作过的先遣乡也发现有赌博行为,每次乡党委书记达娃到县里开会,其梅嘱咐最多的就是禁赌工作。2008年,先 遣乡正式出台禁止赌博相关规定,烧毁了所有赌博工具,是目前阿里地区唯一明确规定禁止赌博的乡镇,成为远近闻名的“无赌乡”。

    在纪检监察战线,他是刚直不阿的“战士”,敢说真话,敢动真格,是大家公认的“包公”。在“小家”与“大家”、个人与国家之间,他的天平总倾向于后者,他 是一生清廉、两袖清风的模范。他常说,我们教育别人清正廉洁,自己要以身作则,自己都做不到,就没有资格要求别人做到。认识他的人说:“他用一生书写了 ‘清正廉洁’四个大字。”

    其梅干纪检监察工作是半路出家,也正因为如此,他十分注重学习。他常说,做纪检监察工作可不像干别的活儿,一定要讲法律、讲纪律、讲程序,我们自己不懂法律,会闹出冤假错案。

    为了当好纪检干部,他远赴南京挂职学习,即使病倒在他乡,仍坚持学习不放松;为了让案子办得更规范,他两次到拉萨、多次到狮泉河镇参加培训。他的求知欲 望,让年轻的干部们望尘莫及,他的书桌上,摆满了关于党风廉政、关于查办案件、关于纠正不正之风的书籍,一有空他就捧在手上。他不仅自己学习,还要求其他 纪检干部学习,一周必须集中学习一次,有时单位只有两个人,他就把有关文件学习了,记好笔记,又传给另一个同志学习。

   “惩治腐败关键要预防腐败。尤其是县级纪检监察机关,工作重点就是预防腐败。我们要联系实际,出台廉政准则实施方案,从制度上预防腐败;要做好教育工作, 从思想上预防腐败;要做好宣传工作,营造良好的预防腐败的氛围。”大会小会上,其梅总是不忘这样强调再三。他任监察局长后,规定每年科级以上干部至少要组 织开展两次以上观看警示教育片活动,还以阿里地区发生的案例为教材,出台了干部职工七不准等规定。并围绕安居工程建设、教育“三包”经费、惠民政策落实等 三大民生问题,广泛开展了监督检查工作。

    2010年,县纪委、监察局在正常监督检查中发现,物玛乡没有及时落实村干部的误工补贴。为了了解事情原委,其梅和时任纪委书记的石诺卓玛多次到物玛乡仔 细查账本,一笔一笔地核对。白天看不完的,就抱回招待所晚上看。有人说:“干嘛要那么认真。”他说:“国家的钱必须每笔都用在刀刃上。”

    经过深入调查后发现,由于乡长责任意识不强,资金到位后没有及时兑现,而是挪作乡里其他经济事务所用。其梅认为,此举违反了相关政策规定,特别是触及了 “惠民政策”这条高压线。本着“教育为主,治病救人”的原则,其梅严肃地对当事人进行了批评教育,并限定时间要求兑现给村干部。在限定的时间到期后,其梅 又分别找物玛乡8个村的村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,核实误工补贴兑现情况。其梅事后总结说,我们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要处理人,而是要教育人,引导其他人清正廉 洁,让惠农资金100%到位,真正惠及百姓。

    其梅任监察局长期间,改则县纪委只有5名在编干部,但常年在岗的也就是两三名,纪委有什么事,其梅都是主力。其梅出任改则县纪委副书记、监察局局长的6年 来,凡是经他查办的违纪案件,均得到了上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肯定,期间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0多万元,改则县连续5年被评为阿里地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 位。

    在开展强基惠民活动时,各驻村工作队上报的项目,其梅总是亲自调查,精心审核,把每一个项目都放到全县发展的大背景中去考虑,使每一笔钱都用在了刀刃上。 他对改则县每一项工程都了如指掌,从项目立项,直到竣工验收,他都要去好几次,甚至验收完了,他一有空还要回去看看。他经常告诫同事们“项目和活动资金是 扶贫钱,是高压线,谁也不能乱碰。”

    去年,其梅被任命为改则县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,为了做好这份工作,他翻高山、涉深谷、过草原、访乡村,走遍了全县48个村(居)工作 队驻地,深入基层,调查研究,深刻分析活动开展形势,探讨今后开展活动的新路子,撰写了《改则县强基惠民活动亮点追踪》、《改则县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 生活动简述》、《改则县强基惠民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》等多篇调研文章;组织制定出台了《改则县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驻村干部管理办法》、《改则县创 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驻村工作纪律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,促进了改则县强基惠民活动的深入开展。

   “做官容易做人难。”其梅常以这句话与年轻的同事们共勉。在生活中,他严格要求自己,努力做纪检干部的楷模。在纪委办案多年,他拒绝一切请吃,拒绝一切礼 品,从来没有跟当事人吃过一顿饭,没有拿过别人一分钱。乡里工作条件艰苦,下乡再孤独,他也从不参与赌博等活动。2002年,他任先遣乡乡长时,和乡干部 达娃一起到拉萨采购乡政府办公材料,供应商说,不要发票可以便宜一点,其梅果断地回复:“不行,我不能助长偷税、漏税之风。”

    在其梅的内心,永远有着他对亲人最柔情的一角天空,但是,他从不让这片感情掺杂权力与地位的色彩,不让这片感情误导自己做出违背党和人民利益的事情。其梅的妻子没有工作,两个孩子又小,一个月六七千元的工资,要养活七八口人,生活的确艰苦。

    其梅的妻子德庆原本是县人大的保洁员,为了全身心照顾其梅多病的妹妹,她毅然辞去了这份工作。为了减轻家里的生活负担,德庆尝试过卖饼子、卖油果,但收入 都很少。这两年,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,解决困难家庭的就业问题。为了得到一份公益性岗位,德庆没少跟其梅唠叨。但其梅总是那么一句话:“比我们困难的 人很多,你就不要打这个主意,我是纪检干部,我怎么能带头坏了风气。”德庆十分不满,找到其梅的好朋友、县广电局局长才旺占堆诉苦:“我又不是让他走后 门,如果我符合规定,你就帮我写个申请吧。”其梅知道后,十分严肃地对才旺占堆说:“这个事情你绝对不能办,这个名额我们不能占,比我们困难的家庭更需要 它。”

    得知嫂子的情况,其梅在日土县工作的妹妹格桑德吉生气了,对其梅说:“你当过组织部长、人事局长,现在在县纪委大小也是个官,连个公益性岗位都办不了,真 没本事。”其梅回答:“我是纪检干部,我教育别人这么做那么做,自己却伸手要公益性岗位,那不是说一套做一套吗?”

   “其梅是廉洁自律的典范,是一名优秀的纪检干部。”曾任改则县委常委、纪委书记的石诺卓玛这样评价和她共事多年的其梅。

    他是民族团结的典范,是同事们心中的大哥,无论汉族、藏族,都喜欢和他交心谈心,他的关心帮助,使一个个初来乍到的年轻人,在改则这片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土地上扎下根来。很多年轻人说:“我能坚持下来,是因为有他。”

    在改则,视其梅为亲人的人不在少数,并且大多数都是年轻人,张程良就是其中一个。现为改则县委办公室主任的张程良,是“藏二代”,父母都在山南工作,所 以,当年他从西南政法学院毕业分配到阿里时,愉快地服从了,心想,同是西藏,在哪里干不一样?来到改则县,看着一路风沙,他的心凉了一半。到组织部报到后 又被告知分到麻米乡。看着离县城越来越远,一路越来越荒凉,他的心理落差越来越大。从求学时的大都市重庆,到一天难得看到几个人的麻米乡,张程良有许多不 习惯,手机没有信号、不能上网、吃饭不合口味……这时,他远在深圳的同学邀请他过去发展,张程良心动了。

    当时,其梅是麻米乡党委书记,一眼看出了张程良的心思,为了让他安心工作,他让张程良搬到自己的房子里,两人一起住一起吃,在生活上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 心。他知道张程良喜欢吃蔬菜水果,所以每次进城都不忘给他买上一大袋。张程良感到孤独时,其梅就跟他聊天,聊自己经历过的事情,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进藏干 部的生活。为了让张程良吃得合口味,其梅亲自下厨,变着花样给他做饭,渐渐地,张程良打消了离开改则的念头。

    与其梅共事,不管在工作上,还是在生活上,张程良都从其梅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。2005年5月至8月,草场承包到户工作正式开始,为了把这项涉及牧民切身 利益的工作搞好,在为麻米乡最北边的热扎、定昌、次梧嘎姆等5个村划分草场时,其梅、张程良等5人挤在一辆半旧的皮卡车里,在草场工作了3个月。

    就这样,一车人把草场的面积核实了又核实,计算了又计算,皮卡车在0.9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来来回回地跑,轮胎都换了12个。当这项工作接近尾声时,工 作组带来的水全部喝完了,粮食也所剩不多了。如果车子返回去补给,路途耗费油料不说,人员还要去几个,影响工作进度,其梅于是动员大家克服困难,以最少的 投入完成好这项工作。于是,大伙在戈壁滩上睡了3个晚上,早晨起来,满脸满嘴都是沙子。没有食物,其梅就提议化酥油喝。这是张程良第一次喝滚烫的酥油,喝 下去后,喉咙处似乎被封住了,再也不觉得饿了。就这样,其梅和同事们三天不吃东西,把草场划分得利利落落。

 


这一次外出工作,张程良这个汉族干部吃了太多的苦,好几天不洗脸,头发和胡子也很久没剃,衣服更没法换。看着张程良的样子,其梅十分过意不去。有一天,他 要到县里汇报工作,就把张程良带上了,让他进澡堂子好好洗了个澡。这一次艰苦的工作经历,让张程良疲惫不堪,他向其梅书记提议:就在县城睡一晚。没想到其 梅果断地否决了这个建议,他说,牧民还在等着我们,我们没有时间耗在这里。说完,他钻进路边的一家小商店,买了一顶草帽和一双布鞋送给张程良,安抚他说这 是下乡最舒适的装备。

    在其梅的影响下,张程良在基层工作如鱼得水,还学会了说藏话,与牧民群众交流更顺畅了。由于自己突出的工作能力,加上其梅不遗余力的举荐,张程良很快被提 拔为县委办公室主任。昔日的愣小伙儿,如今在职务上和其梅平起平坐。其梅的朋友开玩笑说:“学生进步快,老师却总是原地踏步。”其梅听了乐呵呵地回敬道: “我的心思要放在工作上,其他都不是我要考虑的。”

    在张程良之后分到麻米乡工作的周文勇,后来也变成了其梅最要好的朋友之一。

    2005年底的一天,周文勇急性腹痛需要看医生,他对其梅说,“我自己骑摩托车过去就行了。”其梅不放心,让人发动乡里的东风大货车,亲自把他送到医院, 陪他输液,还给他留下了300元钱,让他加强营养。此后不久,周文勇又高烧不退,当时乡里的车子不在,其梅就带着他搭着牧民的车子到县城看病,车子走一路 修一路,让其梅十分着急。而周文勇却很踏实,因为有其梅在身边,他向来都有很放心的感觉,在他的心里,其梅就是自己的大哥。

    有一次,周文勇和其梅到海拔近5000米的麻米乡定昌村调研,晚上住在老百姓家里。此前,周文勇从来没有在牧民家里过夜,心里很着急。临睡时,这户牧民拿 来3件崭新的皮袍,让周文勇一件铺在床上,两件盖在上面。原来,其梅怕他不习惯,提前跟牧民打好招呼,把他们还未穿的新皮袍拿给周文勇用,而他自己却盖着 一件旧皮袄睡了一夜。

    今年3月7日早上,当周文勇得到其梅去世的消息时,整个人都傻了。在医院,他轻轻地掀开盖在其梅脸上的床单,久久地抚摸着其梅的脸,眼泪一颗颗滚落下来。

    其梅是个沉默少语的人,他不善长篇大论,而是喜欢用行动诠释。他用他的大爱,让很多人明白,在西藏应该怎样做好民族团结工作。不论是哪个民族的年轻人,其梅总是尽力帮助他们。用县人社局局长普琼的话说:“他总会扶上马送一程。”

    普琼分配到改则县委组织部工作时,组织部和人事局合署办公,其梅是人事局副局长,普琼有机会和他共事了3年。普琼是日喀则地区仲巴县人,到了改则县工作没 多久,他就三天两头往医院跑。看到普琼水土不服,隔三差五生病,其梅作为上司,比谁都着急。怕普琼在外吃不干净,一到饭点,其梅就把他喊到家里吃饭,这一 吃就是3年;普琼住院了,是其梅的爱人为他送饭送菜,给他细心的照顾。组织部门每年都有很多报表要填,工作中,其梅手把手地教普琼,每个数字都要求十分准 确。其梅常给普琼说:“别小看这小小的数字,它会影响决策。”

    关于组织人事工作的心得笔记,其梅记了满满一大本。2003年调离人事部门时,其梅把心得笔记送给了普琼。普琼心领神会,把其梅的教导深深记在心里,短短 几年,就成了组织人事工作的业务骨干。今年年初,普琼被任命为改则县人社局局长,他说:“其梅是我的大哥、父亲、老师,他给我的人生财富,我这辈子用不 完。”

    其梅不仅善于带动年轻人,也善于从年轻人那里学习新的知识。其梅在麻米乡任乡党委书记时,时任乡长的除多比他小好几岁,但除多在麻米乡工作时间很长,对麻 米乡可以说是了如指掌。其梅经常放下身段,向他请教问题。其梅看到张程良用电脑处理文件十分在行,也萌生了学习的念头。其梅这一学,那个韧劲让张程良感动 不已。早上学晚上练,只要有空,其梅就摸索着学习,没过多久,他就能自如地运用电脑办公了,这在和他同龄的干部中,还是第一个。

    其梅话不多,但这并不影响他对年轻人的传帮带。周文勇、张程良、除多、达娃,改则县干部队伍中的拔尖人才,都不会忘记其梅曾给予的帮助。

    其梅的家境十分困难,他的身体状况很糟,但外人很少知道这些,因为他总是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困难。他是家里的顶梁柱,他对家人爱得深沉。面对 困难,他给予的是勇敢;面对痛苦,他给予的是温暖;面对各式各样的诱惑,他从未让家人迷失方向。孩子们提到父亲,坚定地说:“我们为有这样的父亲而自 豪。”

    今年3月7日,年仅49岁的其梅突然辞世。为了办其梅的后事,妻子德庆将家里仅有的一张银行卡交给县委办公室的尼玛次仁,请他帮忙把钱取出来。尼玛次仁急 匆匆赶到银行,却被告知卡上只有不到2万元钱。尼玛次仁不相信,其梅参加工作近30年了,所有的积蓄怎么可能只有这么点钱?正当尼玛次仁疑惑不解时,银行 工作人员又告诉他,其梅还有1万元贷款未还完,所以卡上的钱还不能全取。尼玛次仁的情绪当时就失控了,哭着喊道:“这是一个工作了近三十年的人一生的积 蓄,现在正等着办后事用呢。”银行工作人员得知事情原委,这才同意取钱。

    经过这件事,很多人才知道,其梅一次次帮扶群众,前后花去六七万元,而他家却还欠着20余万元的房款。很多人被其梅高尚的品格深深感动了,自发向其梅的家 属捐款。短短几天,改则县干部职工和驻村工作队为其梅捐款十万余元,人们以这种方式表达对一个党的好干部的崇敬。

    其梅是出了名的工作狂,即使回到家里,也是独自锁在里屋,写材料、看文件。但这个工作狂,深深地、默默地爱着家里的每个人,只不过他对家人的爱从不挂在嘴边。

   “我今年69岁,像我这把年纪的人,有儿子有女婿的人很多,但谁也比不上我的女婿其梅。”说这话的,是其梅的老岳父根敦群觉。其梅的岳父母原本生活在麻米 乡果仓村,看着两位老人年纪越来越大,腿脚越来越不方便,其梅不忍心他们一直在高寒的牧区生活,就跟老两口说,“我自己的父母在世时,因为工作太忙,很少 回家陪他们,没有机会孝敬他们。现在你们也老了,就搬到我们身边住吧,我们可以照顾你们,孝敬你们。”有人说,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,可知道其梅家境的人, 看到他把岳父母都请过来住,深感这个担子不轻。

    其梅的小妹妹做过心脏搭桥手术,生活自理困难,妹妹的孩子也由其梅夫妇带在身边抚养。

    其梅的小姨子怀孕后身患重病,儿子出生后没法自己带。其梅对德庆说,你俩是亲姐妹,现在妹妹有困难,你想帮她带孩子就带吧,我支持你。就这样,孩子出生不 久就由其梅夫妻俩抚养。现在,这个名叫贡觉的孩子已经10岁了,其梅视他如己出,十分疼爱,贡觉也管其梅叫“阿爸”。

    其梅一个月六七千元的工资,这么多项支出,就所剩无几了。可亲人有难,他总是尽力照顾。他的老岳父搬来没多久,就发现肝胆都有毛病,其梅就把他送到阿里地 区医院治疗,并利用到地区开会学习的间隙,精心陪护老人。后来,他又把老人送到成都做了手术。此后,老岳父患上糖尿病,需要终身吃药,也都是其梅一直在给 他买药吃。

   德庆和其梅相差8岁,其梅对德庆十分疼爱。出差在外,能买得起的最“贵”的衣服一定是给德庆的,他自己的衣服都是最廉价的地摊货。
 
    在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时,地区政协副主席洛加次仁到改则县古姆乡调研,其梅一路陪同。走热了,其梅就把外衣脱下,只见里面白色的毛背心两侧都已经磨破了, 露出里面的衬衣。洛加次仁想说点什么,最终没能说出口。但其梅的忘年交尼玛次仁总是忍不住,他看到其梅的衣服没有一件是不褪色的,毛裤也是破烂不堪,就跟 他开玩笑说:“领导干部要注意形象。”其梅打趣说,“我是老头子,我例外。”和其梅共事多年的洛加次仁说:“我和他共事这么多年,从来没见他穿过一件新衣 服,一年四季都是个灰色的夹克衫。从来没见他到外面餐馆吃一顿饭。”

    清贫,不是共产党员所追求的目标。但是,对于一个党的领导干部,这份清贫却让人们更加透彻地看到了其梅的心底。其梅从来不对外人说起他的困难,对他的生活 状况,连她的妹妹们也知道得很少。有一次,其梅和大妹妹到拉萨照顾生病的小妹。有一天做饭时,妹妹格桑德吉择菜,把小白菜上的黄叶扔了一地。其梅从外面进 来,一脸惊讶地说,你扔这么多菜干什么?格桑德吉说,这些菜都黄了,不能吃。其梅一脸不舍地说,你太浪费了,在我们家里这些都要吃。听到这话,格桑德吉鼻 子发酸,眼泪差点掉下来,赶紧背过身去。也是在这段日子,其梅的手机丢了,他舍不得买贵重的手机,就到夜市买了一个300元钱的二手手机;他的鞋子开了一 个大口子,格桑德吉好说歹说让他买了一双。180元钱的支出,让其梅心疼了好几天,老唠叨着说,这是我最贵的皮鞋了。说得格桑德吉心里更酸了。她说:“平 时看到他什么都省,抽最便宜的烟,又舍不得在外面吃饭,有病在身也舍不得给自己增加营养,觉得活得太傻。去世后,知道他帮了那么多人,我才知道,其实我们 一直不了解他。”

    由于常年在高海拔地区工作、生活,其梅一直身体不好,患有高原性心脏病、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疾病。但他对自己的病情很少提起,直到他去世 后,许多在他身边工作的人都不知道他有这么多的病,只有和他下过乡的同志才知道。他下乡时要随身携带一个药箱,箱子里装满了他随时要服用的各种药品。就是 背着这个药箱,其梅走遍了改则县的山山水水。

    2008年,其梅突发急病被送到拉萨治疗。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医生告诉其梅,再到高海拔地区工作,会有生命危险。即使不能长期在拉萨生活,至少也要在拉萨休 养一阵。这个建议难倒了其梅。住在拉萨,每天的住宿费就是个不小的支出。其梅在拉萨的表哥建议他在拉萨买一幢房子,可其梅连几千块钱都拿不出来,上哪凑钱 买房子?妹妹格桑德吉得知后,心疼大哥,自己贷款20万元,又从亲戚处借了10万元钱,为其梅买了房子,其梅才得以在拉萨安心住下来。

    如今,其梅走了,留给家人的是无限的思念。

    德庆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其梅临走前几天的情景。3月4日,其梅感觉到身体不适,对德庆说,“我背部疼得厉害。”当夜他好不容易入睡,却在凌晨4点左右被急促 的电话铃声惊醒。知道有机要文件要处理,他强忍疼痛,不顾妻子的反对,拖着沉重的脚步,坚持到办公室完成了工作;3月5日,德庆劝他去医院检查,他推说工 作太忙没时间,并嘱咐妻子不要对别人讲他的身体情况。这一天,他拖着病体坚持参加了县里的相关会议,又在办公室修改了《2012年度改则县党风廉政建设目 标责任书》,核实了各驻村工作队上报的相关数据,并且准备好了第二天赴麻米乡调研的有关材料,直到第二天凌晨才回到家中。回家后,其梅告诉妻子,第二天要 下乡。德庆很担心,让他别去了。其梅说,一直让他难受的背痛症状消失了,下个乡不会有事。说完,他还拿出血压计,给德庆和自己量了血压,测量结果显示两人 血压均正常。平常,躺下去不久,德庆就得起来为其梅按摩背部,这一晚,其梅睡得特别踏实。等她醒来时,其梅坐在床上,脸色发青,德庆急忙起床为他倒了一杯 水,刚喝下一口,其梅就倒在了德庆的怀里。

    其梅在时,沉默寡言,衣着朴实,总是远离热闹与喧嚣。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和牧民谈心,听他们的疾苦欢乐;他最大的乐趣,就是点一根烟,静静地在办公室看文 件、写材料、思考问题。了解其梅的人说,其梅是清贫的,同时也是富有的,他拥有人世间最博大的胸怀、最丰富的情感、最高尚的精神境界。

    其梅走了,小小县城却掀起了巨大的波澜,无尽的忧伤弥漫在改则的上空,干部职工、牧民群众、驻村队员无不为失去这样的好干部伤心流泪。他们从四面八方赶到县城,只为送好人最后一程。在改则县,那段时间大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:“其梅是个大好人。”

    其梅走了,他将生命化为阿里的红柳,融入阿里百姓的心中,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崇敬。

版权所有: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
主办单位:中共阿里地委宣传部
备案号: 藏ICP备11000106号